母乳餵哺

Breastfeeding [ Chinese (Traditional) ]

PDF download is not available for Arabic and Urdu languages at this time. Please use the browser print function instead

了解與母乳餵哺和母乳相關的許多好處。下文提供有助嬰兒成功含乳的要訣。

關鍵重點

  • 應鼓勵新生兒在出生後的首個小時內進行母乳餵哺。
  • 一般來說,嬰兒需要每隔一至三小時餵哺一次,24 小時內平均餵哺 8 至 12 次。
  • 母乳餵哺時能以多種姿勢抱住嬰兒,其中包括:交叉搖籃式、橄欖球式、搖籃式,以及側躺式。
  • 在嬰兒出生一星期後,如果嬰兒每天排出至少 3 次大量的淡黃色大便,並且每天泡濕 6 片尿布或以上,則表示嬰兒獲得足夠的母乳。
  • 嬰兒應該會在兩週大時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

母乳是大部分嬰兒的最佳食物。加拿大兒科學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強烈支持在嬰兒出生後首六個月進行純母乳餵哺。然後可以繼續母乳餵哺直至嬰兒兩歲或以上,並從六個月大開始加入補充的固體食物。

為何母乳餵哺和提供母乳對您的嬰兒很重要?

母乳具有適合嬰兒的均衡營養,並會隨著嬰兒成長而變化,以滿足嬰兒的需要。母乳對嬰兒的一些好處包括:

  • 提供抗體以預防感染
  • 為腦部、眼睛和腸道發育提供生長因子
  • 減少耳朵、胸部和胃部感染等疾病的次數
  • 減少過敏
  • 降低肥胖和超重的風險
  • 降低某些兒童癌症的風險
  • 降低 嬰兒猝死綜合症 (SIDS) 的風險

母乳餵哺對母親亦有好處。其中一些好處包括:

  • 在母乳餵哺時產生有助減壓的荷爾蒙
  • 建立照顧嬰兒的信心
  • 降低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 降低患上骨質疏鬆症
  • 降低患上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
  • 以免費、方便、環保的方式餵哺嬰兒

應在何時開始餵哺母乳?

在嬰兒出生後的首個小時內開始給嬰兒餵哺母乳。如果您的新生嬰兒情況穩定,且分娩時沒有出現併發症,則應讓他們以肌膚接觸的方式躺在胸前最多一小時,直至完成第一次餵哺。不久之後,他們可能會沉睡。通常,數小時後,他們便會醒來以作下一次餵哺。

您應該每隔多久給嬰兒餵哺母乳一次?

新生嬰兒在 24 小時內平均需要餵哺 8 至 12 次。一般來說,嬰兒需要每隔一至三小時餵哺一次,24 小時內平均餵哺 8 至 12 次。經常給嬰兒餵奶可以刺激您的乳房分泌更多母乳,以協助嬰兒成長。

餵哺的提示是什麼?

透過留意嬰兒的行為,您會注意到他們在飢餓時給您的提示。

初期的提示包括:

  • 睡眠時眼球快速轉動
  • 吸吮聲、輕柔的咕咕聲或嘆息
  • 張嘴
  • 將手放到嘴裡或吸吮/舔的動作
  • 尋乳

後期的提示包括:

  • 煩躁
  • 疲憊導致睡眠
  • 哭鬧

每當嬰兒出現醒來或飢餓的跡象時,則應嘗試讓他們含乳。此稱按需餵哺。當嬰兒開始從睡夢中醒來時,嘗試將嬰兒抱到乳房上。平靜的嬰兒較容易含乳。如果嬰兒在哭鬧,則先花點時間讓嬰兒平靜下來。

以哪一側乳房餵哺

每次餵哺時,交替從一側乳房開始。只要嬰兒吸吮和吞嚥良好,則繼續以該側乳房餵哺。當嬰兒不再吞嚥及/或已經入睡,則透過撫摸嬰兒的臉頰或身體,或給嬰兒打嗝,以刺激嬰兒繼續吃奶。如果嬰兒醒過來,則以另一側乳房餵哺。讓嬰兒吸吮兩側乳房會有助您建立母乳供應。當形成母乳餵哺習慣後,嬰兒可能不會在每次餵哺時皆從兩側乳房吃奶;且每次餵哺的時間可能會較短。

什麼是「排乳反射」?

當想到嬰兒或聽到他們哭鬧時,您可能會注意到乳房刺痛或漏乳。此稱排乳反射。重要的是,緊記並非所有母親皆會有這些感覺。

需要多久才能對母乳餵哺感到有信心?

您和嬰兒正一起學習這項新技能。您可能需要四至八週的時間才會習慣母乳餵哺。如含乳有困難或有任何疑問或顧慮,則應儘早尋求哺乳顧問的支援。

母乳餵哺姿勢

以下是您可嘗試的一些有用餵哺姿勢:交叉搖籃式姿勢、橄欖球式姿勢、搖籃式姿勢,以及側躺式姿勢。

交叉搖籃式姿勢

母親左手握住左側乳房,同時用右臂將寶寶橫抱在胸前

在此姿勢中,嬰兒完全側躺,肚子對肚子地面對著您。如果您用左側乳房餵哺,則用右手托住嬰兒的脖子和肩膀。在剛開始學習母乳餵哺或嬰兒還小的時候,這個姿勢很合適。

橄欖球式姿勢

母親用一側手臂將寶寶抱在身側,約至與同側乳房齊高,並用另一隻手握住乳房

在此姿勢中,嬰兒仰臥或側臥,並由跟您乳房同一側的手支撐。另一隻手則握住乳房。在您正在學習母乳餵哺,或者如果嬰兒還小,橄欖球姿勢很合適。如果您的乳房較大,或是剖腹產且無法將嬰兒放在腹部,則這亦是一個很好的姿勢。橄欖球抱法亦是同時母乳餵哺雙胞胎的最簡單方法。

搖籃式姿勢

母親用一側手臂摟抱住寶寶,並在同側哺乳,另一隻手握住乳房

在搖籃式姿勢中,嬰兒的頭部靠在跟您乳房同一側的手臂中。嬰兒應該肚子對肚子地面對著您,這樣他們便不用轉動頭部以觸及您的乳房。.

側躺式姿勢

母親側臥,面向寶寶進行哺乳,一隻手抬起枕在自己頭下,另一隻手搭在寶寶身側

在側躺式姿勢中,您和嬰兒面對面側躺。嬰兒的頭部應與您的乳房齊平。如果您難以坐起來、乳房較大,或是剖腹產,則這是一個很好的姿勢。

含乳

有效、舒適的含乳對成功餵哺母乳十分重要。這可確保嬰兒獲得足夠的母乳,且母乳餵哺不會造成疼痛。

正確含乳

將嬰兒抱到乳房上,頭部略微向後傾。

當您以較偏好的姿勢抱著嬰兒,嬰兒的鼻子應該對著您的乳頭。將嬰兒的頭部略微向後傾,讓其下巴先靠近乳房,然後將嬰兒抱到乳房上。

先將嬰兒的下巴靠近乳房,然後再將下唇靠近乳房。

如果嬰兒沒有張開嘴巴,則用乳頭輕輕觸碰嬰兒的嘴唇。保持耐心。等待嬰兒張大嘴巴(就像嬰兒在打哈欠般),然後再將其抱到乳房上含乳。

確保嬰兒的下唇比上唇覆蓋更多的乳暈範圍。

當嬰兒張大嘴巴時,迅速將其抱到乳房上,並將乳頭往上朝向其上顎。嬰兒的頭部應稍微向後傾,下巴緊貼乳房。含乳時,嬰兒的嘴巴應保持張開,且嘴唇外翻。

如果您在嬰兒含乳時感到疼痛,則用手指輕輕按下嬰兒的下巴,讓其在含乳時將嘴巴張開多一點。若這樣無法舒緩疼痛,則將手指滑入嬰兒的嘴角以打破吸力,然後嘗試重新含乳。

有關更多資訊,請參閱 SickKids 網站上有關姿勢和含乳的短片: http://www.sickkids.ca/breastfeeding-program/videos/index.html

怎樣知道嬰兒獲得足夠的母乳

許多母乳餵哺的父母想知道其嬰兒是否獲得足夠的母乳,尤其是在出生後首數週。新生嬰兒出生後體重一般會稍為下降,但應該會在兩週大時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

如有以下情況,則表示嬰兒獲得足夠的母乳:

  • 在 24 小時內至少餵哺八次
  • 看到吞嚥動作和聽到吞嚥聲
  • 到出生後第 5 天,嬰兒在 24 小時內排出至少 3 次大量的淡黃色大便,以及泡濕 6 片尿布或以上

餵哺和排便的頻率會隨著嬰兒成長而改變。

許多嬰兒在母乳餵哺後不久便醒來並表現出飢餓的跡象,這是正常的。此時,關切的親戚往往會擔心您可能沒有足夠的母乳,並建議給嬰兒奶嘴或奶瓶。如遇此情況,則再次讓嬰兒含乳,以便完成餵哺。嬰兒的這種行為就像成人吃晚飯後休息一會,然後準備吃甜點般。

如果擔心嬰兒的餵哺規律或您的母乳供應,則應尋求哺乳顧問的協助。

快速生長期

您可能會遇到某些日子嬰兒想要更頻繁吃奶。這通常在他們大約 3 週、6 週,以及 10 至 12 週大時發生。這樣的餵哺模式變化是與快速生長期有關。嬰兒透過這樣的方式告訴您的身體分泌更多母乳,以滿足其成長需要。嬰兒會在大約 48 小時內頻繁吃奶,直至您的身體增加分泌母乳量,然後餵哺習慣一般便會恢復正常。

緊記,這是正常的餵哺行為,在此期間毋需額外補充奶量;您的母乳量便已足夠。此時若以配方奶補充,則會阻礙增加母乳分泌的過程,繼而使您的母乳供應量無法按照嬰兒的成長需要而增加。

給嬰兒額外補充維他命

母乳為嬰兒提供所需的所有維他命和礦物質(除維他命 D 外)。所有母乳餵哺的嬰兒皆需要額外補充維他命 D。根據您的居住地,醫生可能會建議在嬰兒出生後首年每天給予 400 IU 或以上的維他命 D。

以配方奶補充

嬰兒出生後首數週對建立母乳供應最為重要。儘量不要在這段時間給嬰兒提供任何補充的配方奶。如果嬰兒的體重沒有正常地增加,則應向醫生或哺乳顧問尋求額外協助。如欲在形成母乳餵哺習慣後以奶瓶餵奶,則應確保泵奶,以讓嬰兒仍能喝到母乳,並且協助維持您的母乳供應。詳情請參閱有關「 為您住院的嬰兒擠母乳」的文章。

母乳餵哺期間服用藥物

大部分藥物在母乳餵哺期間服用皆是安全的,且透過母乳轉移至嬰兒的藥物量非常少。如果您需要在母乳餵哺期間服藥,則應諮詢醫生、哺乳顧問或藥劑師,以確保藥物安全。您亦可在 MotherToBaby 上找到更多資訊。

如果您在任何時候無法進行母乳餵哺,則應確保按照平常餵哺嬰兒的頻率泵奶,以維持母乳供應。

您正進行母乳餵哺並將重返工作崗位?

如果您要重返工作崗位,則可提前數週開始以一側乳房餵哺嬰兒,並以另一側乳房泵奶,然後加以急凍。這可確保當您返回工作崗位時,替代照顧者有持續的母乳供應,可以用奶瓶向嬰兒餵奶。

資源

以下是關於姿勢和含乳以及母乳餵哺攝入量評估的短片。有關母乳餵哺攝入量評估和擠母乳的更多資訊和教育短片,請瀏覽 www.sickkids.ca/breastfeeding-program/index.html

如要尋找在家附近的母乳餵哺支援,請瀏覽 www.ontariobreastfeeds.ca

母乳餵哺姿勢和含乳

 

母乳餵哺攝入量評估 - 第 1 部分,怎樣知道嬰兒獲得足夠的母乳

 
Last updated: July 30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