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頭部遭到撞擊,或身體其他部位遭到撞擊而導致頭部扭轉或震動,就有可能使腦部受傷。孩子學習走路、騎自行車或是參加體育活動、競賽項目時,非常容易因跌倒而引起腦震蕩。
大多數頭部受傷都比較輕微,不會引發症狀或身體變化,但部分情況下,可導致腫塊、淤青或頭皮腫脹。
有時,看似輕微的撞擊可能非常嚴重,並引起腦震蕩。所有頭部受傷的病例都可能存在這一風險。
引起腦震蕩的原因有:
- 頭部、頸部或面部遭受直接撞擊
- 跌倒
- 身體遭受撞擊,導致頭部和大腦前後移動
腦震蕩是一種「看不見的」腦損傷,會影響孩子思考方式和記憶力。X光、磁共振和其他形式的大腦成像檢查,均無法觀察到腦震蕩。
腦震蕩的徵兆和症狀
腦震蕩患兒並不一定會喪失意識。對幼童來說,腦震蕩的症狀可能並不明確,孩子自己也無法詳細說明。
腦震蕩患兒可能會出現以下部分徵兆和症狀。
身體變化
行為變化
- 易煩躁
- 悲傷
- 焦慮
- 情緒失常
思維問題
- 反應變慢
- 意識混亂
- 記憶力減退或難以集中注意力
- 感覺茫然
睡眠問題
- 嗜睡
- 難以入睡
- 睡眠時間較平日有所增加
- 睡眠時間較平日有所減少
某些症狀可能會立即出現,而部分徵兆和症狀則可能經過數分鐘、甚至數小時才會顯現。隨著時間推移,症狀也可能發生變化。孩子的面貌可能並無異常,但其舉止或感受卻不同於平日。
絕大多數腦震蕩病情都會迅速恢復,患者最終會痊癒。但部分患者的症狀可能持續數天、數周甚至更久。一般來說,長者、幼童和青少年的康復過程較長。如果腦震蕩症狀在21天後仍未消退,孩子便需要再次接受醫生評估。
過去曾患過腦震蕩的人士也有再次出現腦震蕩的風險,並且可能需要更久才能康復。
悉心照料頭部受傷的孩子
傷處護理
如果孩子不小心割傷了自己,應用溫水和肥皂為孩子清洗傷口。如需止血,可以用消毒紗布或乾淨的布輕輕按壓傷口處。較深或面積較大的傷口可能需要縫合處理,您應帶孩子求診。
如果傷口區域腫起,可用布包裹住冰塊,放在腫脹處敷20分鐘。
腦震蕩
如果您認為孩子出現腦震蕩,應在頭部受傷當天尋醫就診。如果在體育活動時出現腦震蕩,應讓孩子立即停止活動,否則可能發生更嚴重的其他傷害。
傷口愈合後,要仔細護理結疤處。
大多數傷口在愈合後都會留下或大或小的疤痕。疤痕的形成取決於多種因素,例如傷口的位置和大小、皮膚類型、年齡、是否有感染、傷者是否吸煙、目前是否患有疾病或皮膚病。最初幾個月,疤痕可能會顯得粗厚。在傷口愈合後的6至18個月間,疤痕的外觀會不斷發生改變。
傷口愈合後,您可以採取以下方法,盡量減淡最終留下的疤痕:
- 避免疤痕處遭受直接日曬用衣物遮擋傷口,待在蔭涼處,使用保護性的防曬產品。
- 在傷口愈合後大約四至六周內,每天在疤痕處輕輕塗抹一次或兩次保濕霜(如維他命E霜)。如果傷口處還留有縫合釘、縫線、縫合黏膠或膠條,請勿使用保濕產品。
頭部受傷後,何時需要求醫
如果孩子的割傷處較深,需要縫合處理,或者如果您懷疑孩子出現腦震蕩,請帶其求醫。
醫生會評估孩子是否出現任何肢體、認知或神經症狀,例如身體部位腫脹、難以集中注意力、視力或協調問題等。如果症狀加劇或沒有好轉,孩子可能需要接受腦部掃描檢查或者住院。
如果醫生確診了腦震蕩,他們會要求孩子靜養,不要進行需調動身體和認知的活動(例如解決問題或依靠記憶力的活動)。醫生也應向您提供一份孩子腦震蕩後的管理計畫。
嬰兒發生嚴重腦損傷的跡象和症狀
- 哺乳情況不佳
- 頭部受傷後反復嘔吐
- 無法讓寶寶停止哭泣,或無法安撫他們的情緒
- 昏昏欲睡,無法喚醒
- 癲癇發作
- 囟門(頭頂軟陷處)緊繃、隆起
兒童和青少年發生嚴重腦損傷的跡象和症狀
- 頭痛持續不退或加劇
- 反復嘔吐
- 意識混亂,情緒躁動或舉止異常 無法正常看東西、說話或走路
- 某側手臂或腿感到虛弱、麻木,或協調性變差
- 昏沈(嗜睡)或意識清醒程度降低
- 癲癇發作(抽搐)